本专著为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学研究中心的重要成果,系统研究了中亚荒漠区19种半灌木与半灌木丛(涉及藜科、豆科、败酱科等6科)的生态解剖学特征。通过分析其营养器官的形态发生与解剖结构,揭示了这类过渡性生物形态(介于灌木与草本之间)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包括枝条枯落模式、木质化程度、维管束分布等关键性状。书中提出基于个体发育阶段的进化水平评估框架,为荒漠牧场植物资源利用(如饲用价值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采集时间 | 2025/07/01 - 2025/07/31 |
---|---|
采集地点 | 哈萨克斯坦 |
数据量 | 85.7 MiB |
数据格式 | .PDF格式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无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无 |
坐标系 | |
投影 | 无 |
作者(编委会):А. А. 布特尼克 (А. А. Бутник)、О. А. 阿舒尔梅托夫(О. А. Ашурметов)、Р. Н. 尼格马诺娃(Р. Н. Нигманова)、С. А. 派济耶娃(С. А. Пайзиева) 出版社: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Фан» АН РУЗ 出版地:塔什干 出版年:2001年 页数:132页 语种:俄文 ISBN号:5-648-02714-1 分类号:УДК 581 (4+5+8). 582.661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馆藏文献,中心将本书电子化后存储,已完成OCR识别,数据加工过程依据国家标准《GB/T 31219.2-2014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完全遵照《中亚荒漠植物生态解剖学(第2卷):半灌木与半灌木丛》的数据信息,未改动删减。
对收集到的《中亚荒漠植物生态解剖学(第2卷):半灌木与半灌木丛》进行电子化加工处理,按照国家标准《GB/T 31219.2-2014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要求,未改动删减《中亚荒漠植物生态解剖学(第2卷):半灌木与半灌木丛》的数据信息,数据质量可靠。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PT2406 | 中亚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 其他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20250501201(65004RB1000639).pdf | 85.7 MiB |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830011, 电话: 0991-78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