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生态系统覆盖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一的面积,是许多特有动植物的栖息地,在碳循环、水循环和营养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干旱区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干旱区的土壤具有储水和净化水质的能力,能够调节区域水资源。由于干旱区的特殊环境条件,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往往高度特化,许多植物通过深根系统、叶片小而厚的结构来适应干旱气候,而动物则发展出耐旱、耐高温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干旱区成为研究生物适应与进化的重要场所。中亚和中国的干旱区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多样的生态类型。中亚地区包括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干旱区主要以沙漠和半干旱草原为主。中国的干旱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涵盖了戈壁、沙漠、盐碱地等多种类型。干旱区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亚和中国的干旱区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还面临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挑战。
干旱区生态与资源科学数据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设立,围绕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开展资源生态环境等科学数据采集、管理、保存、分析、共享、制备、应用,聚合中亚和中国干旱区研究领域的科学数据,发展基于数据工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决策的理论和技术,培养数据驱动、模型支持、融合人工智能的数据工程应用人才,引导建立数据驱动科研新范式,形成数据驱动的资源生态环境决策体系,开展科学数据转化为数据经济的示范实践。
干旱区生态与资源科学数据中心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数据资源、期刊数据、野外台站、遥感产品、平台简介等栏目,通过该平台提供科学数据资源、中英文期刊数据,野外台站和观测数据,中亚和新疆区域遥感产品数据等,是集科学数据汇交、共享、开发利用为一体的科学数据管理平台,开展生态环境等科学数据资源系统建设,服务对象主要是科研人员、学术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和共享等服务,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各种领域的科学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