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含1990、2000、2010年3期中亚五国范围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比例尺1:10万,投影采用GCS_WGS1984。本数据采用1989-1991年度、1999-2000年、2010年前后的TM遥感数据和Google earth数据作为数据源和验证数据;利用ARCGIS、Ecognition软件工具,对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自动半自动人工解译分类,并加以地面实地调查和Google earth高精度数据验证。 土地覆被分类依据《中亚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该体系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土地分类系统(刘纪远)和国土资源部立项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两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8 类, 主要根据土地资源的利用属性,二级分为 30个类型, 主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
采集时间 | 1990/01/01 - 2010/12/31 |
---|---|
采集地点 |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
数据量 | 2.3 GiB |
数据格式 | 矢量数据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30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10年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WGS84 |
1989-1991年度、1999-2000年、2010年前后的TM遥感数据和Google earth数据。
使用ARCGIS、ERDAS软件工具,选取对应年代的TM数据,数据预处理,在Ecognition和Arcgis软件平台上,采用“分割-特征计算-监督分类-人工检查修正”的路线进行分类解译,依据《中亚综合科学考察遥感解译手册》(中亚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和信息的提取,并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对提取的结果进行了实地验证。
通过地面实地调查和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分类结果对土地覆被数据精心精度评估,为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除准确合理的参考数据外,还设计出样本大小和采样方法、采样分布等有效的采样方案,方案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寻求图像采样及实地采样的人工及设备投入与分析结果精度之间的优化平衡,即以最小的经济投入得到较高精度的分析结果。 整个作业流程均遵守国家相关标准,数字化误差控制在2个像素以内,保证了矢量数据能真实反映地物形态和属性信息,数据精确度高达99%。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2010DFA92720 | 中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 |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CC_CA_LUCC_1990-2010-data.rar | 2.3 GiB |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021- 备案号:新ICP备06001700号-25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830011, 电话: 0991-78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