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是2018年塔吉克斯坦17个退化和封育草地典型样点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观测数据。 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赴塔吉克斯坦南部、中部和中东部选取了17个退化和封育草地典型样点进行植物和土壤调查取样,布设1m×1m样方,去除地表凋落物后,经过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分别测定土壤pH、氮、磷等11项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粒径组成占比。
采集时间 | 2018/04/30 - 2018/04/30 |
---|---|
采集地点 | 塔吉克斯坦南部、中部和中东部,库尔干-秋别、 杜尚别、Rogun等地点 |
数据量 | 48.2 KiB |
数据格式 | xls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无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无 |
坐标系 |
数据来源于2018年4月在塔吉克斯坦中部、南部、中东部地区开展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室内分析。
1)数据采集方法: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赴塔吉克斯坦南部、中部和中东部,对冬春、夏秋牧场的植物组成、生产力、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等开展系统调查和取样,并通过家庭问卷调查方式详细了解了牲畜的组成特点和数量、放牧方式、家庭收入、草原保护认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综合考虑选取了17个典型退化和封育草地样点进行植物和土壤调查取样,布设1m×1m样方,去除地表凋落物后,采用梅花取样法,利用土钻,钻取0-10cm深度土壤样品,每个采样点重复取样3份,通过五点四分法对每个样点采集土壤500g,将土样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用铅笔写两张标签,一张放在布袋内,将有字的一面向里叠好。另一张扎在布袋外面。标签上填写样品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2)土壤养分分析方法:取其中一部分土壤样品,剔除土样中的植物根系和石块,研磨过 2 mm土壤筛,采用等电位法利用梅特勒等位电级仪器测定土壤pH,;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总氮,采用硫酸—高氯酸—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总磷,采用碱解蒸馏法测定土壤速效氮,采用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磷,利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土壤总钾。结果数据可用来分析土壤肥力。 3)土壤粒径分析:剩余的土壤样品保持原土状态,经自然风干后使用SEDIMA 4-12粒径仪进行土壤粒径分析,结果数据可用来分析土壤质地。
本数据集来源于规范系统的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从样点选择、样地设置、调查前期准备、调查取样、室内分析,整个过程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 调查前的数据质量控制:通过认真分析草地退化的情况,筛选出17个有代表性的典型草地生态系统。同时,制定系统的调查采样规范方案,并以此方案为基础,对所有参与野外调查采样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尽可能地降低人为误差。 调查采样中的数据质量控制:土壤样品的采集,参照土壤样品采集规范进行,注意标清样品的编号,便于实验室内的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测试工作。调查人员在完成各小样方调查后,立即核查原始记录数据,以便及时更正有问题的数据。野外调查完成后,调查人员和记录人员进一步核查已经完成的样方数据,并补充相关信息;纸质版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再次检查,并妥善保存纸质资料。 室内分析测试及测试结束后的数据质量控制: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迅速完成样品的预处理工作。然后根据实验进度安排,参照标准的分析方法,按时按质完成样品的测试工作。每项指标测试结束后,及时将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同时检查是否有异常值。整理完毕的数据集,先由实验人员自查一遍,再交付给专家进行最终的审核和修订,确保数据集的真实、可靠。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XDA20000000 |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 其他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Data |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021- 备案号:新ICP备06001700号-25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830011, 电话: 0991-7823121